狄继革1 陈文杰2
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,其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含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。具有原料来源广泛,栽培方法简单,成本低,产量高,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。但因鸡腿菇栽培需使用发酵料生产,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,摸索出一套利用酵素菌发酵原料生产鸡腿菇栽培技术,不仅有原料发酵彻底和提高产量的目的,而且有较好的防病能力,对防治土生的鸡爪菌业有较好的效果。
1. 培养料配方
鸡腿菇分解纤维素、半纤维素的能力较强,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弱,一般以玉米芯为主料,其主配方为:(1)玉米芯30%,棉籽壳30%,干牛粪30%,麸皮5%,过磷酸钙1%,石膏1%,生石灰3%。另加千分之五的酵素菌扩大菌;对照配方为(2)玉米芯30%,棉籽壳30%,干牛粪30%,麸皮5%,过磷酸钙1%,石膏1%,生石灰3%。
2. 品种选择
实验选用的鸡腿菇品种为J-9(由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提供),该品种为大个体少丛生品种。
3 栽培季节
鸡腿菇属于中温型菇类,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0℃—35℃,最适温度范围是22℃—25℃,子时体生长温度范围是5℃—32℃,经多年实践并结合当地气温等自然条件,河北省宜在秋季栽培为好。具体时间约为:6月上旬制母种,6月中旬制原种,7月中旬制栽培种,8月中下旬生产栽培袋,9月种下旬开始覆土出菇,12月底基本结束。
4. 堆料发酵
7月底—8月初气温较高,宜堆成高1m左右,宽1.5m,长不限的料堆,每隔30cm用铁锹柄打洞到底,然后盖草帘保温发酵,温度上升至65℃保温18小时,然后进行翻堆,注意内外上下翻拌均匀,一般翻堆3次为宜,发酵好的料呈咖啡色,pH7,有酵香味,含水量约65%,料对表面有一层白色的丝状放线菌,整个发酵周期为5天,添加了酵素菌的发酵周期可缩短到4天。
5. 脱袋覆土
在地上式菇棚内做畦宽为1.5m的畦床,畦与畦之间留30cm的走道,床棉高于人行道面,建畦之后要进行喷水保湿,并喷敌敌畏、三氯杀螨醇等农药杀虫,对整个菇棚使用硫磺熏蒸消毒,然后将发菌好的出菇袋脱去外袋进行覆土,覆土多从表土30cm以下挖取含有腐殖质而又不过于肥沃的图为宜,土粒大小以直径0.5cm为宜,挖取后先在烈日下晒干,再用1%—1.5%甲醛和0.3%—0.5%敌敌畏混合熏蒸消毒。覆土用1%—2%石灰水预湿,表层一次性覆盖3—5cm,以避免大量的土生杂菌对栽培造成较大的危害。
6. 出菇前期管理
覆土后前5天以保温保湿、微通风为主,采用细喷勤喷的方法逐步调整好泥土的含水量,经常保持覆土层湿润以利于覆土层菌丝生长,但也不能喷水过勤过重,否则过多水分流到料里,料会变质发黑,影响出菇,温度控制在22℃—25℃,同时随着喷水和菌丝生长应适当加大通风量,并检查料面有无病虫害,及时发现及时处理。
7. 出菇管理
覆土20天左右便开始出菇,此时控制好环境条件
(1)温差刺激:子实体形成需低温刺激,当温度降至20℃以下9℃以上时菇蕾会破土而出,根据此特点可人为加大温差;
(2)光照:子时体分化需要500—1000LX 的散射光,子时体发育长大时也需500LX以上的光照,但光线不宜过强,否则菇体变黄,影响品质。
(3)水分管理:子时体开始形成阶段,以向空中喷雾来增加湿度为主,要勤喷水,喷小水,子时体生长阶段,可往菇床上直接喷水,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%—90%,湿度不宜过大或过小,过大菇盖易发生斑点病,甚至烂菇,过小子实体表面易出现鳞片反卷。
(4)温度管理:温度宜维持在15℃—20℃,超过20℃应及时降温,以免开伞。低于20℃应少通风以保温为主。
(5)空气 :鸡腿菇是好气性腐生菌,子实体形成和生长阶段需大量氧气,需大量通风,通风时结合菇的大小和温湿度情况灵活掌握,一般出菇后一天通风2—3次,每次30分钟。低温季节中午通风,高温季节早晚通风,阴雨天通风时间长些,避免强风直接吹入菇床。
8. 采收
鸡腿菇从原基到长大成熟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,一旦临近成熟时,生长速度显著加快,菌柄很快伸长,菌环松动脱落,菌盖极易开伞,子实体易破碎,菌褶变黑而自溶,失去商品价值,所以,鸡腿菇最适采收期在菇蕾期菌环刚刚松动,子实体6—7成熟时采收。第一批菇采收后停止喷水,2—3天后再向畦内喷重水,继续进行出菇管理,一般可收3—4批菇,转化率可达100%。
实验中使用酵素菌的栽培畦三潮菇的生物学效率为109%,较对照组(生物学效率为98%)高10%左右,而且后期发生鸡爪菌很少。而且,经历一个冬季后,实验组又出了两潮菇而对照组基本没再出菇。